close

一.背景
  2006年三月一日星期三,本該正常上班的日子,柏林街頭卻上演一場氣氛歡樂的遊行。這一天,是德國首位女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上任的第一百天,戴著紅鼻子面具和穿著奇裝異服的遊行隊伍,在柏林街上笑著,鬧著;行列中竟然不乏各黨國會議員。隊伍中有人舉著梅克爾的看板,上面寫著:「一切都會好起來」。這樣的笑,過去十年來,很少會出現在拘謹嚴肅、這些年甚至有點悲苦的德國人臉上。
  德國的悲情,從十五年前統一東德開始,隨著失業率和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那兩條線,一條不斷往上走,一條不斷往下走,德國的驕傲,一點一滴消失;德國的經濟,從歐盟的模範生掉到了放牛班,這過程當中,「德國病」、「歐洲病夫」這些讓德國人難堪的名詞一一出現,連經濟長期不振的法國都不禁自我安慰:法國經濟再怎麼爛,至少還有德國當墊背。
  但法國的看法,只對了一半,德國有兩個世界。
  其實,擅於製造精密儀器的德國,在出口市場上所向無敵,尤其中國和印度崛起,搭配全球景氣復甦,刺激德國出口過去五年成長五○%,並從美國手中搶回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的寶座,去年出口額達到一兆美元,創下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出口超旺,但內需超冷。
  因為擔心失業,擔心老無所終,愛存錢的德國人皮夾扣得更緊了。在巴伐利亞柯堡市經營水電行的布克納(Frank Brueckner)說:「這年頭,摳門比捨得花錢更酷。」
  這種情形就像九○年代的日本,變成了一種惡性循環:消費者停止消費,商家望著空蕩蕩的商店嘆氣,接下來就是裁員、縮減開支,停止投資,消費者更加沒信心,更加不消費。

二.轉變
關鍵一:
梅克爾上台後宣示拚經濟的決心
  德國2006年十一月達成左右共組德國史上第一遭大聯合政府的協議,五個月下來,首位女總理梅克爾的務實,造就了德國的信心。
  梅克爾上台之後,宣示拚經濟為第一要務,十年內要讓德國變成歐洲(指歐元區)經濟成長最快的三個國家之一。她上台不到半年,就已經推出包括企業投資機器設備租稅優惠、放寬解雇員工規定、調高勞健保自負額等政策留住企業。灰暗了十幾年的德國人突然發現,只要願意,原來德國還有救。
  民調機構Allensbach Institute在去年元旦新年過後所做的調查顯示,四五%的德國人對二○○六年充滿了希望,這個數據比去年同期的三○%已經升高太多。

關鍵二:
世足賽帶來有形商機與無形激勵
  讓德國人心態轉變的另一關鍵——世界盃足球賽。「德國上一次這麼受到全世界矚目是十六年前柏林圍牆倒塌時。」梅克爾這句話,點明了主辦世足賽這件事,對德國的重要性。
  從05年底開始,德國大街小巷就已經沉浸在迎接慶典的歡樂氣氛當中。為了能夠在六月就放暑假,德國全國各級學校夏季學期全都提前一個月開學。06年四月距離世足賽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但是世足賽的logo和黑白相間的足球已經無所不在。
  將舉辦決賽的柏林市,地標布蘭登大門(Brandenburg Gate)前矗立的那顆巨大無比,要爬樓梯才上得去的足球模型、電視塔上也有顆幾十公里外就看得到的大足球;看板、電視廣告上,到處都是足球。德國一家報紙最近就開玩笑說,如果有辦法的話,企業界會發射一顆印著公司產品或logo的足球到月球去。
  世足賽十二個城市所有比賽的票,已經分三批全部售罄,而且是抽中才能買到,每一張票,至少有十二個人在搶,中籤率最低的一批,是二十四分之一。許多人為了看其他沒抽到票的比賽,換掉家裡那一台已經用了快十年的電視機,買了大螢幕電漿電視,看它個過癮。
  沒錯,去年全世界的焦點就在德國。六月起,每天都會有一堆人擠到酒吧大電視前鬼吼鬼叫;世足賽這項盛事,吸引包括球員、工作人員在內至少五百萬名外國旅客湧到德國,商機從觀光、旅遊、飯店、博弈、廣告延伸至消費電子及資訊設備,為德國帶來至少一百億美元的龐大商機。
  世足賽對德國的意義還不止於此。
  一九五四年,德國贏得世界盃冠軍,撫慰了戰後德國受傷的靈魂,並且開創了世界經濟史上非常著名的德國戰後經濟奇蹟(Wirtschaftswunder)。今年的世足賽,讓因為換了新政府和經濟開始有些起色的德國人有「等待奇蹟」的心情,希望德國隊能夠奪得冠軍,或至少能有個令人尊敬的名次,來治癒德國人患了十幾年的集體憂鬱症(collective depression),以恢復德國受創的自尊。媒體上因此開始有「Wunder von Bern」這個詞出現,意思就是「意外的勝利」。
  德國也想盡辦法利用這項世界級的事件吸引世人的注意力來修復它褪色已久的「德國製」(Made in Germany)光環。德國政府和大型企業合作展開一連串的廣告和行銷,宣傳德國「創意之鄉」(Land of Ideas),在決賽舉辦的地點柏林,訪客造訪,將可獲得招待參觀貫穿整個柏林市的創意步道(Walk of Ideas)——在每一棟著名建築物前豎立BMW、賓士汽車、足球釘鞋和干貝熊(軟糖)等德國著名發明的大型雕塑。
世足賽logo上那三張臉上的笑,出現在越來越多拘謹的德國人臉上。
資料來源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

三.目前狀況
出口、投資和消費帶動經濟增長
  德國是全世界出口冠軍。2006年出口增長百分之十二點四,再次捍衛了製造業大國的霸主地位,成為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與往年不同的是,去年在德國的投資大幅度增加,是統一後最多的一年。各大企業紛紛擴大規模,添置設備。同時帶動了建築業的增長。
  2006年,消費業也有長足增長,顯示了德國人已找回了對本國經濟的信心。統計局長哈德馬赫爾說,建築和消費業走出低谷,預示著二零零六年的經濟增長會有一個長期效應。
財政赤字下滑 就業機會增加
  經濟的復甦帶來財政收入的大幅度增加。06年,德國財政赤字為百分之二,這時2001年以來首次跌落到歐元區百分之三的底線以下。
經濟復甦的另一大效益是緩和了德國的勞工市場。據國際勞工組織預測,德國失業人口會再下降四十六萬,達到近年來的最低點。對此,德國經濟部長克洛斯表示,目前的狀況證明,政府的經濟政策是有效的。德國已從單一的出口「狀元」,成為了良性經濟結構的典範。
  日前,德國五家著名的經濟中心預測,07年增長會有所減緩,但也有近二個百分點。有消息說,統計局的亮麗數據預示著07年將是默克爾政府好運連連的一年。(http://
資料來源http://tw.epochtimes.com/bt/7/1/12/n1587342.htm

四.出口冠軍
  德國排在世界上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前列,是繼美國和日本之後第三大經濟強國。德國擁有8250萬居民,也是歐洲聯盟(歐盟)內最大、最重要的市場。2004年德國實現了22160億歐元的 國內生產總值(BIP),相當於人均總值26856歐元。這一成就首先是建立在對外貿易的基礎之上。德國的出口總額達到7340億歐元(2004年),相當於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因而被視為「出口世界冠軍」。 對外貿易的發動機主要是工業,約占出口總額的84%(2004年)。這樣,德國經濟立足全球的程度非任何其他國家可以比擬。 德國最重要的經濟中心是魯爾區(向高科技和服務中心轉型中的工業區)、慕尼黑大區、斯圖加特(高科技,汽車) 、美因河畔法蘭克福(金融)、科隆、漢堡(港口,空中客車飛機製造,傳媒)和萊比錫。

資料來源http://www.fdi.gov.cn/pub/FDI/98qth/ltyyth/98/TZDGSMH/t20060909_62141.htm
http://www.tatsachen-ueber-deutschland.de/ch/home1.html

五.心得
  德國的經濟主要是以出口為主體,但是由於東德的經濟拖垮整個德國,以及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經濟蕭條,德國的內部經濟始終無法有所成長,失業人口也高居不下。但是最近這幾年終於有所改變,就像前面資料所說的,新總理上任有了政策改變,以及難得的好機會-世足賽,這些都為德國的經濟帶來正面的影響。
  這幾年,德國的出口,隨著中國及印度等國家的發展崛起,再加上以精緻工業為名的產業,有了大幅的成長。而德國著名的汽車工業像VOLKSWAGEN(大眾)、奧迪、BMW(寶馬)、BENZ(戴姆勒-克萊斯勒)、保時捷和歐寶(通用汽車)等,另外像BRAUN(百齡),Leica(萊卡)等,這些品牌都是我們耳熟能詳且息息相關的,代表著德國出口產業相當興盛。
六.參考網頁
http://www.fidelitysite.com.tw/news/20060713.htm
http://money.udn.com/html/rpt/rpt853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O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